• 8588
撰文 / 文/黃美賢
圖 / 文/黃美賢

劉其偉為台灣畫壇上極具特色的優秀畫家,特別是在造型創意與多媒材的運用方面,他的繪畫作品頗受到一般大眾的歡迎,而其畫作衍生文創商品量產行銷市場的成功案例,可說是台灣將藝術作品發展成文創商品的開端,本文茲對劉其偉的繪畫與文創商品做概要介紹。

ㄧ、劉其偉的簡介

劉其偉(1912 - 2002)在中國福建省福州市生於1912年,畢業於日本官立東京鐵道局教習所專門部電器科。約40歲開始自修習畫。他的繪畫思想理念,多源自年輕時翻譯西方藝術書籍文章所得,而其繪畫技能,也多為自行嘗試創作,既未有正規藝術相關的教育背景,也無拜師學藝的師承因緣。因此,在繪畫風格上,與同時代的藝壇畫家風格迥然不同,可說是台灣畫壇的奇葩

圖01:〈劉其偉獨照〉,劉其偉以探險非洲、大洋洲婆羅洲等地和探索原藝術著壇老頑童之稱,為知名畫家兼人類學家。畫作產量豐富,多數捐贈給美術注原民文化田野調查,並融合藝術人類學續出作,畢生致力於以藝術推自然生態保育,台灣畫壇經常尊稱他為「劉老」。圖片提供者:時報資料庫。網站名稱:數位與數學習成果入口網。

二、劉其偉的繪畫思想

劉其偉的繪畫思想,在創作方面,主要源自於西方現代的繪畫思潮,兼攝原始藝術的內涵,再融入他個人的經驗,發展出他的繪畫的創作理念。他主張:繪畫的重點,在於注入個人思想、情感,並能反映時代的精神;他尤其強調直覺、想像、潛意識的表現。在繪畫的形式方面,他認為形態、色彩、肌理是繪畫的三大主要表現元素。在造形的表現上,他著重先從感性出發,再經由理性修正;色彩表現則強調來自作者的天賦,並兼顧和諧性與韻律性;至於肌理,他則主張須經由廣泛媒材的練習與多次試驗,肌理才能更為豐富。在創作的態度上,他主張寓研究於娛樂中,著重認真的精神、試驗的好奇心以及忍耐寂寞的修養。在繪畫的學習方面,基於他個人業餘自習的經驗,強調理論與實際並重,主張應從美術書籍的閱讀及藝術學的瞭解來學習繪畫理論,從以自由抒發、想像力及專心的態度來學習繪畫創作,反對學校教育中,畫石膏像、臨摹及師生一脈相承的學習方式。至於人生觀方面,他的繪畫作品可說是他人生觀最佳的反映,他認為「生存即奮鬥」,先求人生基本需求的滿足,再追求自我理想的實現,並注重發揚生命的潛力。

三、劉其偉的繪畫風格

綜觀劉其偉的作品,其繪畫風格可歸納為以下六大特性:

(一) 裝飾性

在表現形式上,劉其偉除了透過繪畫表現事物形象或作者思想感情外,尤重視畫面的美感品質。例如,七0年代末期的作品,注重肌理的變化性,以及畫面週邊的抽紗及裝裱的技巧;又八0年代的作品以注音符號簽名及文字圖騰裝飾畫面,具有明顯的設計性與裝飾性。以「愁悶的日子 - 自畫像」一作為例,主體簡鍊,背景則以各種文字組合佈滿畫面,如中文注音符號「ㄌㄧㄡˊㄑㄧˊㄨㄟˇ」簽名、英文「MAX」的簽名,創作地點「Taiwan」,創作年代阿拉伯數字「1987」,還有用英文表述他的心情「Life is always like the sunshine on an April day, only the art is stable…」等,這些符號不僅具有本身的意義,還具有濃厚的畫面裝飾效果

圖02:〈愁悶的日子─自畫像〉,劉其偉繪。年份:1986。他以簡潔線條
與豐富表情敘說自己多變化的一生。較之一般畫家,劉其偉的自畫
、詼諧的方式呈現,隱身於抽象符號、公式定律、以及線條、色彩
畫作多自我調侃,帶給別人歡樂,與他所認為的「工作」極其相似
圖片提供者:臺北市美術館。網站名稱:國家文化資料庫。

(二) 融合性

繪畫風格融合西方、東方、現代及原始的藝術,並加上劉其偉自己的思想感情及表現特色,表現出獨特的繪畫風格。在繪畫媒材上,他以水彩為本,融合蠟筆、粉筆、石墨及非繪畫性的媒材,產生多種不同的效果,不但打破了往昔水彩媒材單一使用的侷限,也形成其繪畫之特色。如圖3憤怒的蘭嶼,劉其偉生前口述:此圖是在表達倒核廢料蘭嶼島的抗議。運用了蘭嶼當地達悟族的傳統色彩-紅、白、黑,以簡練的造型及誇張的眼睛,充分表達了蘭嶼的憤怒

圖03:〈憤怒的蘭嶼〉,劉其偉繪。年份:1986。劉其偉終生探索原始
藝術,本畫作主要傳達他反對蘭嶼設核能廠的立場。怒眼詈口的意象
號充塞畫面,暖熱的色調造成強烈的張力,可見他對國家社會的關懷。
圖片提供者:臺北市美術館。網站名稱:台灣多樣性知識網。

(三) 純粹性

在形狀與色彩方面,劉其偉的作品,所描繪的題材不論是源自於自然物象或自己的想像,常運用簡化的手法及美的原則原理,呈現出純粹性的形態與色彩。如圖4「雙魚座」。此作以黑色的線與面為主,簡約的將雙魚造型反轉相對稱,顯示出形的純粹性。綜觀本文所舉的圖,可以看出劉其偉的作品,多有這種純粹的特質,特別是在造型這方面

圖04:〈雙魚座〉,劉其偉繪。年份:1990。本畫作充分顯現劉其偉的純粹特質,無
人士稱其「頑童」。圖片提供者:臺北市美術館。網站名稱:台灣多樣性知識網。

(四) 和諧性

色彩方面,劉其偉的作品,不論以類似色或對比色的運用,均極重視和諧的效果。他更擅長以水分的含量、肌理的統一、或線條的特質暗示,創造畫面整體性的和諧。如「懷孕的母親」一作,色彩採用黃褐暖色的類似色組成畫面,表現出懷孕母親的溫馨與安定。此作造型以幾何的圓形與方形及直線為主,分別形成色彩與形態的和諧,也充分表達母親孕子的溫馨與安定的期待

圖05:〈懷孕的母親〉,劉其偉繪。年份:1990。〈懷孕的母親〉以動物親情為主題,採x
繪出母馬體內球狀胎兒。圖片提供者:國立台灣美術館。網站名稱:國家文化資料庫。

(五) 幽默性

在造形題材及內容上,劉其偉的作品多為可愛簡化的形象,常在人間性的題材及感性有故事的內容,來呈現作品幽默的氣質,尤其對自我揶揄最為凸顯。「帝王夢」,劉其偉將他的夢想幽默、誠實地用圖像表現出來,圖中人物的臉就是他本身。圖畫中的造型為中國宋朝的皇帝,圖中顯出他安逸愉快的樣子

圖06:〈帝王夢─自畫像〉,劉其偉繪。年份:2000。劉其偉每個階段
自畫像,都是他生命軌跡與生命韌性的見證。他的性不矯,不
個性純真、幽默,自畫像是他的自我剖析,本幅作品又名「劉
,參考「宋太祖」圖像,將自己變幻為集大權於一身的帝王。
片提供者:國立台灣美術館。網站名稱:台灣多樣性知識網。

(六) 試驗性

創作態度與技巧上,不論是科學的研究態度或是感性的神來之筆,常具有試驗性,尤常在同一主題上,變化各種造形或色彩,做不同的嘗試。如〈薄暮的呼聲〉,此作幾乎是劉其偉相似作品中最多的一件作品。如圖8。其主要原因在於其內容與他小時候深刻的生命故事有關。在劉其偉小時候因家庭的變故,自幼由祖母撫養長大,因此他對祖母的感念及兒時的回憶。〈薄暮的呼聲〉一作即孕育而生,其寓意著對他幼年祖母所說故事的記憶:「從前有一窮苦人家,端午節那天,小孫兒纏著祖母,嚷著要粽子吃,因為家貧,無力買米裹粽,只好用泥土做個假粽子,哄孫兒開心,不料孫兒無知,竟然把假粽子吃了,一命休矣!祖母非常傷心,日夜流淚,後來小孫兒變成一隻非常美麗的可愛小鳥,每逢黃昏,便飛到枝頭呼啼:『婆憂-婆憂』的婆憂鳥。」(何政廣,1982;黃美賢,1997)此作因常讓他想起祖母,因此此作也經常就直接命名為「婆憂鳥」,作者運用簡練不同的造型,單隻或雙隻或多隻、或生蛋等表達之

圖07:圖畫作中的婆憂鳥,黑背和紅頭連胸,點白的眼配尖尖
,渾圓的身軀,纖細的小腳,寒縮在黃昏薄暮中,是劉老具
「圖式」。〈薄暮的呼聲〉,作者:劉其偉,年份:1988
圖片提供者:臺北市美術館。網站名稱:台灣多樣性知識網。

四、劉其偉繪畫的衍生文創商品

劉其偉的繪畫作品,衍生許多生活應用的文化創意商品,諸如: 時鐘、鑰匙圈、布偶、馬克杯、藝術小抱枕、拼圖、鋼筆、小便斗、紅色婆憂鳥手機、立體拼圖、彩繪石、衣服等。在2000年初,他的繪畫文創商品就已在禮品店、書局等地廣為展售,可說是台灣藝術品衍生文化商品的開端,也是成功案例。他辭世後,劉其偉的繪畫衍生商品仍不斷增加中,並擁有很多文化商品的收藏者與喜愛者,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這些文創商品的開發銷售,不僅是藝術生活化的體現,也對後來文創商品的開發風氣,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圖08:雷諾瓦拼圖坊大量出產劉其偉畫作拼圖,圖為「卿卿」一作的拼圖。
〈「卿卿」拼圖〉,圖片提供者:郭真。網站名稱:數位島嶼。

 

【本文轉載自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數位島嶼.萬種風情網站 http://knowledge.teldap.tw/million/index.php

了解台灣典藏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