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2
撰文 / 文 / 黃宣衛
圖 / 文 / 黃宣衛

十七世紀漢人尚未大量移入之前,台灣各地居住著許多原住民,由現有的語言資料來判斷,他們是說「南島語」的一群人,屬於「南島語系民族」(簡稱為「南島民族」)。「南島語系」其實分布區域極廣,東到南美洲西岸的復活島,西到非洲東岸的馬達加斯加島,北到台灣,南到紐西蘭為止的廣大區域都是,總人口約兩億七千萬,台灣原住民只是其中的一個分支。
根據早期歷史文獻,清朝時將漢人以外的台灣南島民族,分類為漢化較深的「熟番」(即後來所謂的「平埔族」)與尚未漢化的「生番」(即後來所謂的「高山族」);日治時期,也大致沿用這樣的分類。「平埔族」在早期常被歸為一個類別,與「高山族」有所區隔。到國民政府時期,在行政上只承認高山族少數民族地位,並依照當時的居住地分為「山地山胞」與「平地山胞」兩類。到了1994年,憲法正式將「山胞」一詞改稱為「原住民」。目前中央政府認定的原住民族共有14族,即泰雅族(Atayal)、賽德克族(Seediq)、太魯閣族(Truku)、賽夏族(Saisiat)、邵族(Thao)、鄒族(Tsou)、布農族(Bunun)、魯凱族(Rukai)、排灣族(Paiwan)、阿美族(Amis)、噶瑪蘭族(Kavalan)、撒奇萊雅族(Sakiraya)、卑南族(Puyuma)、雅美(Yami,或稱達悟Tao)族,總人數約在52萬。至於住在平原地區,人口數無從估計的凱達格蘭巴布薩(或貓霧拺)、巴布拉、巴則海(或拍宰海)、西拉雅、洪安雅、道卡斯、猴猴等統稱為「平埔族」的族群,目前尚未被官方認定為「原住民」。
台灣原住民傳統的信仰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泛靈信仰為基礎,包括相信人有靈魂、祭拜山海等各種自然現象與動植物精靈、以及祖靈崇拜;另一類則在泛靈信仰之外,加上了神祇的信仰。進一步來看,各族之間的社會文化有明顯差異,這也呈現在宗教信仰方面。各族不但有各自的神話起源傳說與神靈系統,在歲時祭儀生命儀禮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異,使得台灣原住民的宗教生活非常的豐富多元
波索康夫尼(Pusu Qhuni)是賽德克族的神話起源,相傳波索康夫尼是霧社白石山的一棵大樹,
樹身一半為木頭、一半為石頭,自樹根幻化出一對男女,此即賽德克族的祖先。圖為賽德克族
靈信仰的分享儀式,宰殺豬肉並放置在樹木上與祖靈分享。〈分享儀式給祖靈分享、在地的人〉
影音截圖1,作者:台灣原住民數位內容發展協會;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年份:1994。影音提供者:台灣原住民數位典藏資料庫。
噶瑪蘭族的巫師們正在進行pakelabi巫師年度祭儀的最後階段:祭各巫師家祖靈。
噶瑪蘭族巫師們〉,劉璧榛攝,攝影年份:2000。圖片提供者:劉璧榛。

泰雅族泛稱所有的超自然存在為rutux,此語彙含括了漢語中的生靈、鬼魂、神祇或祖靈等意涵,不過對族人而言,最重要的還是祖靈。泰雅人在治病或消災祈福時,都必須祭祀rutux,以免除、化解rutux(大多數為祖靈)的懲罰,求其喜悅而獲得平安幸福。和泰雅文化相近的太魯閣、賽德克 兩族在信仰概念上與泰雅十分接近,只是在詞彙上不同,稱為utux 。布農族的傳統宗教是以hanido信仰為基礎,hanido是指人和自然物如動物、植物、土地或石頭等所具有的精靈。此外,布農族認為dehanin是「天」或「天象」的總稱,dehanin可以帶來災難、天譴,也可以帶來豐富的自然資源,因此布農人除了會舉辦感恩祭祈求dehanin解除災難,也會在各種農業祭儀時向dehanin祈禱農作物的豐收
鄒族會所(Kuba)是其政治、經濟、宗教中心,鄒族男子的生命禮儀也多在會所進行。
〈luatu部落之會所kuba〉,王崧興攝,攝影年份:1958。圖片提供者: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鄒族相信人的靈魂可以分為體內的hsou和體外的bibia,前者是生命的來源,而後者則是意識、能力、命運與健康的來源,若當一個人遭逢不幸、苦難或疾病之時,必然是bibia遭逢惡靈攻擊或是沾染不潔,必須透過治病儀式來使其回復正常。排灣族將神靈與鬼魂都統稱為tsemas,神雖然會保護人,但若違犯神的指示,則必然遭受各種懲罰如受傷、重病,因此排灣族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嚴格遵守各種禁忌之外,也聽從巫師與祭司的占卜與指示
排灣族巫師在傳統排灣社群中占有重要地位,各種生命禮儀及日常的占卜、指示都透過巫師執行。
〈巫師作法〉,李亦園攝,攝影年份:1955。圖片提供者: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百步蛇紋在魯凱族文物中為貴族專有的紋飾,象徵身分。傳說百步蛇為魯凱族頭目的祖先
,因此頭目將百步蛇刻於家屋中的祖靈柱上,供人瞻仰與祭祀。
〈木凳〉,年份:1988,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人類學組。圖片提供者:國立臺灣博物館

魯凱族的祖靈是一個獨立的範疇,但也包含在神的範疇之內;屬於頭目家族起源傳說的百步蛇是精靈,但同時又是祖靈和神,更是族人敬重祭祀的對象;他們認為人類是由造人者twa'omas所創造,人的壽命也由祂決定;舉凡樹木花草或山川溪流各有其精靈,而能與人頭頂的守護精靈互動。此外,魯凱人認為精靈或鬼神都具有「人」的性格,也與人的社會一樣可以區分出貴族與平民階級。
邵族認為當人死去之後,其靈魂會變成祖靈apu,並住在祖靈籃ulalaluan內,持續地與家人繼續生活,祖靈apu具有驅除惡靈並賜福於族人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邵族的生命禮俗及農耕播種祭狩獵祭、拜鰻祭、祖靈祭等重要祭儀,都必須祭祀祖靈籃ulalaluan
邵族於2001年9月間成為台灣第十族原住民。邵族人的傳統祖靈信仰被視為
邵族文化的主要特徵,祖靈籃(ulalaluan)則是其傳統祖靈信仰的核心。
〈邵族女巫與祖靈籃〉,滿田彌生攝,攝影年份:2011。圖片提供者:滿田彌生。

卑南族傳統的信仰是以biruwa(或viruwa)這個概念為中心,包括了大自然的神、天地與四方之神、造人之神等。他們還將人死後的biruwa分為祖先(inaba〔好的〕 biruwa)與惡鬼(kuwatis 〔不好的〕biruwa)兩種。卑南族有恭祀祖靈的小屋稱「karumahan」(祖家、祖靈屋或祖廟)。祭祖時以karumahan為氏族祭祀的中心。另外卑南族還有自成一格的巫術,目前在各村落中也多還保有傳統的巫師替族人治病、驅邪或執行生命禮儀雅美族宇宙觀中雖然對於神、人、鬼的位置都有很清楚的界定,但在生活中重要的並不是神祇,而是靈魂:尤其是anito(即惡靈、死去的靈魂)最令他們感到畏懼。他們將生活中不好的事情都歸咎於惡靈在作祟
卑南族祖靈屋(Karumahan)為其信仰中心,圖為大頭目祖靈屋中禱告。
大頭目祖靈屋裡禱告〉,丘其謙攝,年份:1960,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圖片提供者: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各原住民族所擁有的宗教信仰與儀式活動,不僅來自於他們對於地理環境、生態條件與氣候特性的認識與瞭解,也來自於人與人、族群與族群位於屏東萬巒的萬金天主教堂,是現存年代最古老的天主教教堂。〈萬金天主教堂〉,黃宣衛攝,屏東:屏東縣萬巒鄉。圖片提供者:黃宣衛
在歷史過程中的各種互動經驗。在阿美族的宗教生活中,核心的觀念是kawas,包括了人的靈魂、動植物精靈、妖怪、祖靈、神靈等。正常狀況下舉行的歲時祭儀生命儀禮,或是異常情況下的治病儀式或祈雨等消災祈福儀式,不但建立在kawas觀念上,也跟現實生活息息關連。矮靈祭賽夏族最為重視的儀式,儀式的目的主要在於祭祀矮黑人(taai)之靈,在賽夏族的神話中,矮黑人與賽夏族在生活上有著緊密的互動連結,兩者的關係是既合作又衝突。然而,在一次歷史事件中,賽夏族人因為其婦女遭受調戲,對矮黑人展開全力攻擊,雖然此舉消滅了矮黑人對他們的現實威脅,卻也讓賽夏族落入了對矮黑人的愧疚、以及擔心矮黑人的詛咒報復之中,在這種愛恨交織的複雜情感下,為了感念與安撫矮黑人之靈,賽夏族人於矮靈祭中謹慎且嚴肅地祭祀與迎送這些過往與他們有密切關係的靈
2006年12月,新竹縣五峰鄉的大隘部落舉行矮靈祭,適逢十年大祭,有十年
才出現一次的旌旗。〈北賽夏矮靈祭十年大祭紀實〉,作者:潘英海,攝影
年份:2006。圖片提供者: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自17世紀西班牙人、荷蘭人、漢人與19世紀日本人相繼來到台灣,台灣原住民的社會有了極大的改變,宗教生活方面亦然。荷蘭人領台時期,台灣西南部的新港部落首先接受傳教士進入,其餘西拉雅部落則是在被荷蘭軍隊鎮壓後,非自願地成為基督徒。之後,荷蘭人替他們用羅馬拼音翻譯了西拉雅語的聖經,這些文字當時還被使用在土地買賣等文書中,形成台灣史上極為特別的「新港文書」。清領末期,長老教會分南北向台灣傳教,以淡水為中心的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跟以台南為中心的馬雅各醫生(James Laidlaw Maxwell),都分別在原住民間產生一些影響。例如,若干噶瑪蘭人至今仍信基督教,甚至有人的漢姓為「偕」,便是受馬偕影響而來。東部地區19世紀末時也有西拉雅人接受基督教,而長老教會傳播到此的紀念碑目前矗立在台11線石雨傘休憩區中,見證著這一段歷史。當時,天主教也有到台灣傳教,尤其以道明會在屏東縣萬巒鄉平埔聚落中的影響最大,三級古蹟的萬金聖母聖殿更成了當地的重要地標。
荷蘭領台僅38年,但傳教留下的拼音文字為臺南新港社西拉雅族人所沿用,
他們得以羅馬拼音書寫西拉雅語,至於和漢人訂定契約文書,此即著名的「新
港文書」。〈臺南新港社「蕃語文書」〉,年份:1810,台北:國立臺灣大學
。圖片提供者:臺灣大學典藏數位化計畫
清代時基督教的長老教會即傳入台灣東部,圖為矗立在台11線上的傳教百年紀念碑。
〈基督教建教百年紀念碑〉,黃宣衛攝,攝影年份:2010。圖片提供者:黃宣衛。
圖10:位於屏東萬巒的萬金天主教堂,是現存年代最古老的天主教教堂。
萬金天主教堂〉,黃宣衛攝,屏東:屏東縣萬巒鄉。圖片提供者:黃宣衛


日治時期,在「皇民化運動」的政策下,不但基督宗教與漢人宗教受到壓抑,日本神道教也在廣建神社的趨勢下,在原住民社會有一定程度的發展。1945年之後,隨著日本人的離開,國民政府又採取宗教自由政策,加上各基督教傳教人員的熱忱等因素,造成今日原住民村落間基督教堂林立的現象。其中又以天主教、基督教長老教會、安息日會等影響較大。這些西方教會大多是1950年代傳入台灣,其後的20年間吸引眾多原住民接受。這種1950、1960年代的大量皈依現象十分顯著,連當時的許多傳教士也覺得是「二十世紀的奇蹟」。位於屏東萬巒的萬金天主教堂,是現存年代最古老的天主教教堂
早期泰雅族部落中的教堂。〈教堂〉,攝影年份:1962。圖片提供者: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位於花蓮縣秀林鄉的真耶穌教會。〈花蓮真耶穌教會〉,張瑩徵攝,攝影年份:2011。圖片提供者:張瑩徵。

當然,原住民目前並不完全是基督徒,例如在太魯閣、賽夏、阿美、布農、卑南等村落中,還是可以發現堅守傳統信仰的人,一些傳統巫師也仍在替人治病、解惑。也有些原住民接受了來自漢人的影響,或者在家拿香拜拜、或者加入慈濟功德會成為佛教徒、加入慈惠堂/勝安宮成了王母娘娘的信徒,甚至有人成為漢人民間宗教中的乩童或法師
花蓮縣吉安鄉東昌村(里漏社)的阿美族人,在每年三、八月的二期稻作插秧後,均會
於村落東南方田間邊界的漢式土地公廟舉行土地公祭(misatolikong,又稱田祭siseraay)
,祭禱稻作順利。〈土地公祭〉,鍾國風攝,年份:2011。圖片提供者:鍾國風。
賽夏族的五福宮是原住民族結合道教信仰的特殊例子。除了供奉龍神vaki solo
,也奉祀有關公等道教信仰的神祇。〈五福宮〉,胡家瑜攝,年份:2001。
圖片提供者:胡家瑜。
西拉雅族傳統上有著名的祀壺信仰,壺體再現的神靈有阿立祖等不同稱呼。圖為台南北頭洋立長宮後殿的祀壺。
西拉雅族祀壺信仰〉,黃宣衛攝,攝影年份:2009。圖片提供者:黃宣衛。

在觀察這樣複雜多元的宗教變遷現象時,不要以為傳統信仰就必然消失了。事實上在原住民宗教生活的層面中,不僅原有的信仰隨著時代變遷有了變化,原住民也會依照自己的認知與思考邏輯,學習異族的文化與生活,並將其納為自己宗教生活的一部分。以影響原住民社會最大的基督宗教為例,許多台灣原住民族的教會不僅在儀禮上結合了傳統文化的特色,在禱告、詩歌與讚美的詠頌上更是以族語來進行,甚至對於耶穌基督的理解,有時也隱含與投射了傳統信仰中的神靈觀念。另外,在太魯閣族的部落裡,也有族人接受了漢人民間信仰,在家建立神壇,但在其從事宗教活動的過程中,仍可辨識出與漢人宗教明顯不同的傳統太魯閣信仰元素含納其中。 
近一百年來,台灣原住民族的生活由於外在政治與經濟環境的變化,而有著天翻地覆的變遷,有許多儀式被捨棄而消失,也有許多儀式因此而有了新的意義。1990年代以來,隨著解除戒嚴法、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成立等因素,原住民自覺意識大為提升,傳統宗教也有復振的跡象。舉例來說,目前官方對於原住民的若干傳統宗教祭儀會提供經費補助,一些族群的宗教活動更吸引媒體的目光,例如排灣族的五年祭布農族打耳祭卑南族大獵祭撒奇萊雅的火神祭等皆是。而人口最多,最受人關注的阿美族豐年祭,在每年的七、八月吸引了許多觀光客到花東參加。豐年祭從農業祈福祭儀搖身一變成為具有族群意涵的祭典,一方面對外展現了阿美族的傳統宗教生活特色,另一方面凝聚了阿美族對自身族群與部落的認同
2008年全國布農族聯合射耳祭,來自桃源鄉的祭儀表演。〈97年全國布農族聯合射耳祭〉影音截圖
,作者:潘英海,年份:2008。圖片提供者: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撒奇萊雅族於2007年1月間獲官方承認為一個獨立的原住民族。在族群復振過程中,火神祭扮演了重要的地位。
撒奇萊雅火神祭〉,黃宣衛攝,攝影年份:2007。圖片提供者:黃宣衛。
1970年8月,花蓮市花崗山舉行阿美族豐年祭的資料畫面。〈阿美族豐年祭〉影音
截圖,作者:台灣電影文化公司,年份:1970。圖片提供者:國家電影資料館。

台灣原住民族多樣化的生活方式與宗教祭典令人着迷。神靈信仰與禁忌觀念,透露了自身如何看待與理解人、自然與超自然之間關係的方式;虔敬的祖靈崇拜,祈求豐收、生命繁盛、守護部落與祈禳大地,不僅是各部落盛大舉行收穫祭豐年祭的儀式核心,也反映了原住民族對於外在環境的認知。各個原住民族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獨特的宗教生活,這些是台灣獨一無二的美麗瑰寶和文化資產,不僅值得我們用心去理解與體會,更必須認同與尊重原住民族的信仰與文化。

*本文在文字修飾與照片提供方面,先後蒙下列女士、先生大力協助,謹致謝忱:呂理哲、胡家瑜、陳文德、楊淑媛、鄭瑋寧、滿田彌生、黃啟瑞、張瑩徵、譚昌國、陳玉美、鍾國風、劉璧榛、王梅霞與邱韻芳。
註1:太魯閣、賽德克族分別在2003年和2008年脫離泰雅族,獨立出來成為官方承認的原住民族。
註2:在泰雅族的一些支系裡,也有用 utux而非rutux一詞的,不過意涵都是一樣的。
【本文轉載自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數位島嶼.萬種風情網站 http://knowledge.teldap.tw/million/index.php

了解台灣典藏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