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83
撰文 / 文 / 愛亞
圖 / 文 / 愛亞

        古早的年代有一些古早事,那是現今的世界和現今人的思維陌生也不了解的。
        1965 (民國54年)美國政府農業部將他們盛產的農畜產品如黃豆、牛油等原料廉價出售,所得美援貸款給開發中國家,以協助改善該國人民居住環境。言明須由民間建築公司興建住宅,貸款則可分19年償還
此表是民生東路新社區建設委員會五十五年度的預算審核表,社區建設基金兩千六百多萬全數
貸款而來。〈民生東路新社區建設委員會五十五年度預算審核案〉,時間:1966-06-27。
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中華民國當時貸得了一筆500萬美金鉅款,這好事落在臺北市,當時的市長高玉樹依據合約做了一個住居計畫案,計畫用110多公頃土地蓋四層公寓給四萬五千人居住,這大手筆變成後來臺灣「造鎮」、「大社區」的先驅
民生東路新社區佔地三十五萬坪,可建八千戶,容納四萬五千人。〈臺北市議會第一屆
第一次大會議事錄〉,會議日期:1970-01-05。國立中興大學臺北市議政資訊與民
主記憶。

        那些年臺北市的繁華地段集中在西門町,新計劃便配合著臺北市區向東發展的政策,選擇了敦化北路以東、撫遠街以西、民權東路空軍基地以南、延壽街以北緊臨軍區與松山機場而禁建的一大片土地,做發展的新社區。
 
        那就是我一住三十多年的家——民生社區
 
        社區第一批建造的「中央公教住宅」共512戶,1966年落成,地點靠近敦化北路路段,門牌在民生東路,目前大部分都與原貌相去不遠。後來路續建造的房屋規格類近,分別在「聯合二村」和富錦街前段,大約都30~45坪,一樓庭院頗大,有幾乎3~20坪,2樓以上則有樓內梯及戶外防火水泥樓梯,臺灣式透天厝樓房或公寓幾乎沒有房外樓梯,所以民生社區樓上房屋竟有房外梯及後門,在那時簡直是傳奇。
 
        1975 (民國64年) 已有三個孩子的丈夫與我,因為帶孩子散步而認識了民生社區,將近10歲的社區許多地方仍然荒煙蔓草,日本軍與國軍都曾駐紮過的地方草生廣袤,綠草生機盎然處遺有一樓高的孩子們稱之「大饅頭」的黯沉色水泥碉堡,有時他們也遠征到另一處小饅頭碉堡,孩子們在歷史的野地上奔跑嬉玩十分快意。社區有25處公園!公園裡秋千、溜滑梯、轉轉搖、翹翹板一樣不少,我們看牆上紅紙條問到一幢便宜房可租,附近又有乾淨可愛的小學,幼兒園也不貴,我們便搬了家。
 
        我一直記得三民路那小小樓層,15坪?竟然二房一廳外厨、衛、浴、前後陽臺俱全,最有趣的是房子有兩處設計讓我開了眼界!
 
        其一,後陽臺牆上有直立式向外拉的小鐵門,是倒垃圾的地方,住四樓的我們把一包垃圾朝門內一扔,數秒之後聽得直筒式通道底下一聲悶沉「咚!」垃圾掉落地了!我避著孩子對丈夫悄悄說:「和美國偵探小說裡寫的一樣!」不同的是小說裡扔的是分割的人體!有時我真的拉開小方鐵門朝裡看,一片黑黯無光,誰知底層有什麼?真叫嚇人!也疑慮:一樓如何住?後來說臺灣沒有美式厨餘磨碎排除機,厨餘濕漉在樓底生蛆蠅、蟑螂、老鼠,就叫都給封了。我也因此不再那麼多憂愁關於偵探小說。

        其二,前陽臺,靠左牆邊磁磚地上有一個和垃圾門相似而更大一些的方鐵蓋,把手一拉發現是一個方形空洞,直通下面三樓但沒有梯,三樓陽臺上的花盆雜物一目了然,同時看到三樓也有一個方鐵蓋,通二樓,這,這這,我立刻想到;方洞大小可以通過人身,失火了不必跳樓,只四樓跳到三樓三樓跳到二樓二樓跳到一樓!就逃命了。這事,火災哇!惹來我一身冷汗!可真還讓人放心不少!且不免引發教導孩子萬一失火如何如何這般這般……

        後來,我沒有看過新建築有這類設計。
 
        在民生社區居住愉快,決定如果經濟許可,以後購屋也在民生社區。閒主婦每日買菜及帶小孩運動,東走西晃,發現四處都在造屋,而分期付款買預售屋這事似乎窮人可行。一日拎著菜籃看到路邊正在搭建預售屋,我拿了幾張資料發現房子小價錢少並且得蓋個兩年半,便給丈夫打了電話去郵局領了存款5萬元中的2萬元做訂金,便算是買房了,這新經驗全家人都覺興奮又心驚,是啊,連孩子都懂:「錢咧?」
 
        我們其實剛經歷過1974(民國63年)的經濟風暴,收到一疊粉紅色銀行退票單據,那代表的是付費的商家不付費了!丈夫的公司付出成本却沒了收入,頗受影響,但結婚十年搬家九次這事實在讓人承受不住,三個孩子又一天天在長,購屋是夢,也是刀架脖頸的事
民國60年臺灣退出聯合國,63年又逢國際石油危機,掀起一場經濟風暴。
〈我國宣布退出聯合國〉,日期:1971-11-16。臺北:臺灣省議會

        夢成為事實之前我的責任便是將郵局存款不論如何剋扣糧餉都維持在5萬元新臺幣!以應付最少2萬元最多3萬元的每一月每一次付款,幸好,呵,算幸好吧,建屋的建商及包工都曾有什麼奇怪的理由半路落跑,以致交屋時間拖拖拖、拉拉拉變成三年半,這使阮囊羞澀的我們在訂房戶都焦急怒罵時好好地鬆了幾口氣!而在等待的時段裡我們拿觀看新屋工程做娛樂,並了解了民生社區更多的好。諸如:1970(民國59年)社區就有了「私設」的民生汙水處理廠,糞便汙物無需每樓自設化糞池,也不必輪替市政府處理,汙水管自會排運汙水到處理廠,真是「蓋高尚」!
        而有一天,讀小三的兒子興奮地告以:「看到狗在電線桿小便。」這個也需要拿出來說嗎?「當然!因為社區裡只有幾根電線桿,剛好又遇到狗去小便。」兒子告訴我,民生社區是用地下電纜,沒有電線桿,那幾根枯乾的朽木頭電線桿不知怎麼沒拆除,「很稀奇哩。」真羞愧,竟然沒有人告知我地下電纜的事,難怪我總覺民生社區有一種空淨的美,原來是因為沒有電線桿也沒有天空中橫走的電線的緣故
電力公司表示因經費問題,無法全面落實臺北市電纜地下化,會先從新社區先著手進行。
臺灣省議會公報第十五卷第十三期〉,臺灣省議會,日期:1998-12-21。
臺中:臺灣省議會

        1978,富錦街的房屋終於是我們的家宅了。

        住進窄巷裡,心卻十分寬濶,四下張看,處處讓我喜歡。白日下得樓去,我習慣抬眼望向四樓陽臺上的青青鬱鬱花紅花白,心中大聲對自己說:那是吾宅那是吾宅!晚間孩子都睡了,我筆耕疲累,漫步街巷讓夜靄撫我,待向回程走,遠遠地便見到自己為自己留的那一盞燈,黄暖暖讓我的胸臆充斥著厚實的熱燙,我愛的人都恬睡在那高高的樓裡,那辛苦了許多從前也將辛苦許多未來的我們的家。

        我們的家,一年兩年三、四年七、八年,十七、八年二十七、八年……

民生社區一直在變一直在變,房舍一直在增加一直在增加,2011年的人口也已有八萬多人了。原先不得設置商店的規定早在臺灣民情與現實狀態中攻破,社區的家具店和咖啡室都挺有名,許多外地人會特別到民生社區來吃個飯或在著名的林蔭道上散步,也,順道尋訪住居這裡的名人房舍。另外,不知何以,一年倒有半年有各種電影影片及電視節目來社區做拍攝製作,民生社區已是居民及遊覽客的民生社區,它不僅只是個住宅區而已。

        而我的家老了,我,也老了,三個孩子都搬離而丈夫也先走。

        我的家彷彿舊日留下的碉堡,安靜無爭却有著歷史的氛圍氤氳。我仍在這碉堡裡居停,紓心寫作,把歲歲年年紀錄,把民生社區的好日好月紀錄。
【本文轉載自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數位島嶼.萬種風情網站 http://knowledge.teldap.tw/million/index.php

了解台灣典藏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