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49
撰文 / 何宣慶(海生館助理研究員/國立東華大學海生演所助理教授)
圖 / 何宣慶

追溯到一百年以前(1911年),當時在維也納自然史博物館工作的澳洲籍魚類學家Viktor Pietschmann(後來在1916年成為該館館長)使用了一個採自台灣的標本描述一新種—大頭新鱸(Neopercis macrophthalma)。後來這個種被歸入擬鱸屬中,也就成為了大頭擬鱸(Parapercis macrophthalma)。

大頭擬鱸

大頭擬鱸過去在台灣往往被誤認為牟婁擬鱸,一直到近期才得以正名。

戰前日本的魚類學權威,田中茂穗博士在1918年也描述了一種日本產的牟婁新鱸(Neopercis muronis,後亦被歸入擬鱸屬)。因為其外部特徵與大頭擬鱸相當接近,所以後來台灣的學者反而摒棄大頭擬鱸不用,僅使用牟婁擬鱸當成台灣的紀錄。而台灣到底是只有大頭擬鱸一種或是兩者都有,沒有定論。

一直到2006年,Dr. Jeffery Johnson發表兩個澳洲的新種擬鱸,其中提到大頭擬鱸的模式標本產自台灣,且為有效種。這個舉動引起筆者的興趣,因此進一步與Dr. Johnson聯繫,希望可以釐清兩者的差異以及台灣的紀錄。在了解這兩個物種的差異之後,筆者開始大規模檢視台灣所有的標本以及過去紀錄的文獻。結果有相當不過的發現。筆者發現,在大部分的文獻中(甚至包含日本的文獻),都將大頭擬鱸誤認為牟婁擬鱸。且台灣過去所鑑定為牟婁擬鱸的標本,幾乎都是大頭擬鱸之誤鑑。

牟婁擬鱸

牟婁擬鱸雖也分布在台灣,但是其數量遠少於大頭擬鱸。本圖由高知大學中山英直先生提供。標本採自日本。

故事到這邊其實已經很明白,台灣的紀錄應該是大頭擬鱸。但在沈世傑教授所出版的『台灣近海魚類圖鑑』中有張圖吸引了筆者的注意,並懷疑那才是真正的牟婁擬鱸。因此在經過仔細搜尋後,筆者亦發現這個標本目前典藏於台灣大學魚類標本館中,直接證實台灣的確有牟婁擬鱸的存在。有鑒於此,筆者與Dr. Johnson決定針對兩者過去所有的紀錄作修正,並投稿至國際期刊發表。

參考文獻:

1.沈世傑。1984。台灣近海魚類圖鑑。國立台灣博物館。

2.Pietschmann, V. 1911. Ueber Neopercis macrophthalma n. sp. und Heterognathodon doederleini, Ishikawa, zwei Fische aus Formosa. Annalen des Naturhistorischen Museums in Wien, 25, 431-435.

3.Johnson, J. W. 2006. Two new species of Parapercis (Perciformes: Pinguipedidae) from north-eastern Australia, and rediscovery of Parapercis colemani Randall & Francis, 1993. Memoirs of the Museum of Victoria, 63(1), 47-56.


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