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94
撰文 / 臺史所檔案館館員 陳秋瑾
圖 / 臺史所檔案館

「時空旅行」特展旅人-長崎華商泰益號創立於20世紀初,經商貿易網絡橫跨整個東亞地區,包含俄國海參崴、朝鮮半島、中國大陸沿海、臺灣、呂宋島、馬來半島等各地商埠,並以臺灣及東南亞的華商為主要客戶。臺灣自1895年成為日本殖民地,由於日本官方政策之導向,積極強化了日、臺之間的經貿關係,在此時空背景下,泰益號以其地利、語言文化等優勢,拓展對臺貿易。泰益號文書中,現存臺灣商號的貿易書信約有17,000多封,其中以臺北大稻埕商家所發出的書信最多,數量近萬封。20世紀初的大稻埕地區,也是臺灣本島批發商經營海陸物產、南北雜貨等進出口貿易的集散地。時至今日,漫步於大稻埕迪化街延平北路上,昔日商號早已改頭換面,舊時店舖則成為街屋歷史建築。老建築還殘存些許時代氛圍,在少數舖屋上,仍然透露著屬於老商號的線索。循著這份線索,媒合泰益號貿易書信及相關史料的記載脈絡,引領今人穿越時空,尋訪泰益號的大稻埕客戶:莊義芳商行、郭怡美商行,以及金泰亨商行。

一、莊義芳商行

迪化街1段117號,日治時期曾經是莊義芳商行所在地,經營者莊輝玉(1891-?),祖籍福建泉州同安縣,祖輩約於清雍正年間渡臺,至清末已定居於大稻埕地區。莊輝玉兒時喪父,由母親一手提拔成人,並繼承家業「莊義芳商行」,從事對香港、廈門、神戶、滿洲等商埠之貿易,專營砂糖、雜穀、肥料等貨物進出口生意。1920年更與楊潤波、郭烏隆等人合資成立臺灣製酒株式會社,釀造及銷售米酒,直到1922年臺灣總督府實施酒類專賣制度,臺灣製酒株式會社才被政府收購。此外,莊輝玉亦積極參與同業組織或商業團體,曾經擔任稻江信用組合理事、臺北貿易商協會副會長、永樂町店舖建築利用組合理事、雜穀同業會常置理事等職務,與郭怡美商行行主郭烏隆、怡和泰商行經營者陳得貴等,同為大稻埕地區知名商人,被當地人稱為「三仙」。

莊輝玉掌理莊義芳商行期間,與泰益號建立生意往來關係,現存書信約二百多封,時間起自1907年至1938年。除了書信往來,莊輝玉也曾經親往長崎拜訪泰益號,緣於1929年9月,莊輝玉與郭烏隆、方協豐商行支配人王木生三人結伴,前往朝鮮、滿洲、天津、上海、日本等商埠視察商況,為期1個月。這趟旅程最後由上海搭乘汽輪,赴長崎拜訪泰益號,並短暫停留1天。返回臺北後,三人便發信感謝泰益號號主陳世望之款待。(圖1)莊輝玉與其弟莊輝金,均為泰益號的大稻埕客戶,莊輝金於1920年分號另立「莊義芳金記」,並主動聯繫泰益號,雙方貿易往來長達18年,留存書信約有百封。

莊義芳商行致泰益號書信

圖1:1929年10月23日莊義芳商行致泰益號書信
(圖像來源:長崎泰益號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與莊輝玉有關的另一個地點,是現位於延平北路與保安街口的第一企業中心大樓,昔為大稻埕地標之一的「第一劇場」,由茶商陳天來與莊輝玉等大稻埕商賈,為響應1935年臺灣始政40週年紀念博覽會,籌資10萬日圓所建。第一劇場內設有旋轉舞台、可以容納1600人,提供電影、舞台劇、話劇等新式表演。雖然劇場已不存在,但林獻堂呂赫若、楊基振等時人的筆墨,記載著前往第一劇場觀賞表演或休憩的行跡。(圖2)(圖2)

1935年10月8日灌園先生日記

圖2:1935年10月8日灌園先生日記。
(圖像來源:灌園先生日記,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二、郭怡美商行

距離莊義芳商行不遠,有一處帶有巴洛克式風格的三層樓紅磚老建築,頗吸引行人的目光。建築立面已經整修過,而頂樓山牆上刻有「怡美」二字,訴說著老建築的過往。這裡是迪化街1段129號,日治時期為批發商「郭怡美商行」的店址,行主為大稻埕富商郭烏隆(1878-1973)。

郭烏隆生於臺北州海山郡板橋街,其父郭九為當地雜貨商,郭烏隆自14歲起,便協助父親打理生意,18歲時前往大稻埕,開設郭怡美商行,經營海產物、雜穀、麵粉、糖等批發生意,並累積豐厚的資本。根據1997年樂山文教基金會所出版的《「繁華再現大稻埕」文史資料蒐集》一書中,郭烏隆么女對父親形象的口述回憶,郭烏隆本身不會日語,但所聘請的秘書都擁有臺北帝國大學學歷。經營郭怡美商行有成的郭烏隆,曾參與許多商業組織,1920年與大稻埕眾商共同組織臺北貿易商協會,其後分別擔任該會評議員、副社長之職,也擔任其他團體,如稻江信用組合監事、龍江信用組合理事、永樂町店鋪建築利用組合監事、臺北商業會理事等職務,素為大稻埕知名商賈之一,與莊義芳商行行主莊輝玉頗有交情。1925年辜顯榮、陳培根等臺北仕紳籌劃募資復建臺北孔廟,郭、莊兩人亦響應樂捐。

泰益號文書中,存有郭怡美商行的書信約百封,通信年代自1911年至1931年。在這期間,郭烏隆除了發信詢問貨價行情、交涉買賣之外,還曾扮演穿針引線的角色,於1927年向泰益號介紹友人李錦河所開設的振和商行(圖3),促成雙方建立生意聯繫,而振和商行自1927年至1936年,均與泰益號有所往來,現存書信約70封。

1927年2月18日怡美商行致泰益號書信 1927年2月18日怡美商行致泰益號書信

圖3:1927年2月18日怡美商行致泰益號書信
(圖像來源:長崎泰益號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三、金泰亨商行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所在的辦公大樓,名為「北福大稻埕」,位於重慶北路二段與保安街口,原係大稻埕富商葉金塗之宅邸。葉宅建於1927年,現址如今已由建商改建,但仍保留保安街上的原始三層樓立面,而重慶北路上的立面則為仿建,富麗的紅磚建築與巴洛克式裝飾風格,鮮明地流露出日治時期豪商巨賈的形象。山牆上清晰的「泰」字,代表葉金塗所經營的商號「金泰亨商行」,而建築上的鳳梨泥塑裝飾,則是葉金塗經營鳳梨罐頭事業的象徵。

葉金塗原為大加蚋堡牛埔庄人,1900年代即前往大稻埕地區,從事海產物貿易,並於大稻埕媽祖宮後街(今民生西路)上開設金泰亨商行。其後投入鳳梨罐頭製造行業,成立「泰芳商會」,1924年也在高雄鳳山大樹地區設立泰芳商會鳳梨罐詰分工場,場址位於九曲堂火車站附近,現存3棟老建物,已於2004年登錄為歷史建築日治時期從事鳳梨貿易而致富的葉金塗,因此獲得「鳳梨王」的稱號。

泰益號文書中,僅存金泰亨商行的書信約27封,年代自1907年至1918年間。雙方除了海產物的交易外,葉金塗為了拓展鳳梨罐頭外銷生意,曾於1913年9月將商品標頭見本寄給泰益號參考。1914年12月則因新開發龍眼罐頭,請泰益號代為查詢此貨在長崎的銷路行情。(圖4)現存金泰亨商行的書信雖然不多,但有關葉金塗的海產物生意及初創鳳梨罐頭事業等事跡,仍可從中窺見一二。

1914年12月5日金泰亨商行致泰益號書信 1914年12月5日金泰亨商行致泰益號書信

圖4:1914年12月5日金泰亨商行致泰益號書信
(圖像來源:長崎泰益號文書,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結語

遊覽大稻埕地區的老建築,遙想清末與日治時期繁榮市街的空間氛圍,展讀泰益號貿易書信,回顧20世紀初大稻埕商賈字裡行間的時間線索,結合非文字與文字的記憶載體,開啟穿越時空尋訪歷史的契機。除了展覽專文介紹的臺北莊義芳商行、郭怡美商行、金泰亨商行,以及乾元藥行林復振商行之外。本次「時空旅行」特展,還介紹了泰益號亞洲各地的客戶群,如海參崴的三益隆、新加坡的正泰美、福州的長記洋行、香港的謙盛莊等。請隨同歷史紀錄,一同品味時空旅行的樂趣!

參考資料

樂山文教基金會,《「繁華再現大稻埕」文史資料蒐集》,臺北:樂山文教基金會,1997年。

李東明,《臺灣傳統街屋建築空間形式與再利用之研究》,臺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3年。

許麗芩,《百年迪化風華》,臺北:策馬入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1年。

〈臺北貿易協會〉,臺灣日日新報第7368號,1920年12月11日,第6版。

〈聖廟建設費寄附者〉,臺灣日日新報第9161號,1925年11月8日,第4版。

〈聖廟建設費寄附者〉,臺灣日日新報第9161號,1925年11月8日,第4版。

〈臺灣劇場發起人會〉,臺灣日日新報第12353號,1934年8月23日,第4版。

時空旅行 Traveling in Time 參觀資訊

展覽地點: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展示中心(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二樓) 115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展覽日期:2013年8月29日(四)–12月25日(三)

開放時間: 每週一到週五上午9點至下午5點

特別開放日:每月第一個週六 (9/7、10/5、11/2、12/7)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承辦單位: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

主題網站:http://travelingintime.ith.sinica.edu.tw

導覽預約專線:02-26525277林玉雯小姐

導覽預約信箱:betty168@gate.sinica.edu.tw

線上預約網址:http://digiarch.sinica.edu.tw

相關網站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http://www.asdc.sinica.edu.tw/

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http://digiarch.sinica.edu.tw/index.jsp

中央研究臺灣史研究所:http://www.ith.sinica.edu.tw/

中央研究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http://archives.ith.sinica.edu.tw/


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