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07
撰文 / 巫文隆
圖 / 張文誠、林恆瑋

寶貝 台灣寶--貝類與人文多樣性系列(8-1) 從貝類到人文

貝類與人類的關係

早在寒武紀時代,貝類就出現在地球上,到目前為止,全世界的貝類記錄已經超過十萬種以上了。自從人類出現在地球上之後,貝類一直是人類相當重要的食物來源,這可由已出土成千上萬的貝塚或貝類遺址中的生物遺留得到證實。造型變化多端、色彩鮮豔豐富的貝類(圖01),也常被作為蒐藏、鑑賞與研究的對象。結合與利用貝殼特有的真珠(或寫成珍珠)光澤,使得人類的生活與文化品質,大大的提昇;古老的東方人將貝類做為食物與藥材,西方人更將貝類視為宗教或護身符的圖騰與表徵。在人類生活的歷史軌跡中,貝類經常被融入在商業行為中,如早期以物易物所流通的貝幣、郵票、甚至於今日的塑膠貨幣(如信用卡或電話卡等有價票卡)等,從這些實例中的人類生活行為經驗累積,顯而易見的可知,貝類與人類之間的關係,甚為密切,甚至是分不開的。

竹蟶 金黃蜘蛛螺 長鼻鳳凰螺螺 鯊皮寶螺 象牙鳳螺

圖01-01.竹蟶

圖01-02.金黃蜘蛛螺

圖01-03.長鼻鳳凰螺

圖01-04.鯊皮寶螺

圖01-05.象牙鳳螺

蚯蚓螺 橙口榧螺 大理石芋螺 殺手芋螺 錦鯉筆螺

圖01-06.蚯蚓螺

圖01-07.橙口榧螺

圖01-08.大理石芋螺

圖01-09.殺手芋螺

圖01-10.錦鯉筆螺

雞心蛤 古董核螺 富貴海扇蛤 龍宮翁戎螺
寬口大山蝸牛

圖01-11.雞心蛤

圖01-12古董核螺

圖01-13.富貴海扇蛤

圖01-14.龍宮翁戎螺

圖01-15.寬口山蝸牛

台灣本島南北全長長達4緯度以上,東西最寬約2經度,在這蕞爾小島的範圍,卻富含相當多樣的生態環境,有無數的高山、河流、湖泊、水塘等散佈其中。從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丘陵、平原到海岸線等應有盡有;從沙岸、泥岸、岩岸、到珊瑚礁海域的精彩地景;從潮間帶、淺灘、潟湖、大陸棚到東部的深峻海溝,都可見多樣化的生態環境。除台灣本島之外,四周還散佈有如真珠般的大小島嶼;台灣四周海域有黑潮及大陸沿岸流等,如此多樣化的環境(圖02),當然隨處可見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能夠孕育出超過三千五百種以上多樣的貝類物種,是不足為奇的。我們台灣何其有幸,真是得天獨厚,應該要好好的用心珍惜。

林道區 山邊區

圖02-01.林道區

圖02-02.山邊區

雙連埤湖區 高山區 外木山海邊區

圖02-03.雙連埤湖區

圖02-04.高山區

圖02-05.外木山海邊區

自古以來,人類利用貝殼多樣的造型、亮麗的殼質等,再加上工業科技與配合人類靈活的巧思,使得貝類在人類文明歷史過程中的食、衣、住、行、育、樂等方面,都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巫文隆,2000)。在人類無可避免的生、老、病、死過程中,更離不開有貝類的參與:如食用性的養殖貝類、漁獲貝類、醫用性的貝類、有害及外來種的貝類、貝類郵票、貝類錢幣、真珠、螺鈿用具、貝類與宗教、民俗貝類、貝類造型、貝類圖騰、巧思貝藝、貝殼巧雕、貝殼工藝、貝殼彩繪、貝類圖書與印刷品、貝類產業、軟體動物學與貝類學的研究等等,都將一一陸續的與大家分享。其他如貝殼配對、貝殼彩繪、貝殼貼畫等相關活動,在在都能豐富人類的多元文化與生活品質。


貝類與人類的關係

為了能夠拉近民眾與貝類的距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軟體動物學研究室」計畫藉由「數位典藏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的「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推廣服務辦公室」主題展覽,展示與分享「本土貝類數位典藏研究計畫」所累積的研究經驗與成果。有關「寶貝台灣寶貝」特展的最新消息,我們也將隨時為您儘快發佈在數位典藏資源網網站中,請大家密切期待!

本次特展,除了展現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的學術精神與成果外,我們將以台灣貝類資料庫網站http://shell.sinica.edu.tw (圖a) 為主要核心,進而著重於「貝文化」課題的思考,作較為深入的人文詮釋與展示。目的在於達到「全方位認識台灣貝類的生態面與文化面,多面向解讀台灣代表性貝類與貝器文物」的願景 (巫文隆,2005);因此在特展中將針對「--貝類與人類的飲食」、「--貝類在人類服飾中的角色」、「--貝類有關的人類建築工藝」、「--貝類與人類的行與溝通」、「--貝類與宗教、民俗、教育的關係」和「--貝類與人類休閒娛樂的結合」等六個面向與主題,作有系統的展現,希望大家共同體認當前人類文明社會的兩個重要課題--野生動物保育】環境保護

台灣貝類資料庫網站入口網 台灣貝類人文資料庫網站 台灣貝類網絡整合資訊網

圖a-01.台灣貝類資料庫網站入口網

圖a-02.台灣貝類人文資料庫網站

圖a-03.台灣貝類網絡整合資訊網

台灣貝類網絡整合資訊網人文區 台灣貝類網絡整合資訊網生物區

圖a-04.台灣貝類網絡整合資訊網人文區

圖a-05.台灣貝類網絡整合資訊網生物區


「寶貝 台灣寶貝。」與「寶貝台灣 寶貝!」

此次特展規劃的主題「寶貝台灣寶貝」,可以有兩種讀法與闡釋:
1.「寶貝 台灣寶貝」:第一個『寶貝』,當作動詞,有愛護與保育的意思;第二個『台灣寶貝』就是指台灣貝類與人文的多樣性,大家能夠愛護與保育和我們生活在一起的生物,這就契合了野生動物保育】的精神與理念。
2.「寶貝台灣 寶貝!」:第一個『寶貝台灣』,就是要呼應保護台灣多樣化的環境;第二個『寶貝』,就是希望大家一起來,所以暱稱大家為寶貝!希望推廣與深植達環境保護的目標-地球只有一個,要為後代子孫保留一個乾淨的地球。


參考文獻

巫文隆,2000,貝類古今談,《貝友》,26:12-13。
巫文隆,2005,《貝-有殼的世界》,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發行,1-37頁,台北,台灣。


複製